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61052|回复: 0

抗击新冠持久战吁建多级完善的感染诊治体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6 16: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文宏:抗击新冠将进入“持久战” 吁建多级完善的感染病临床诊治体系

  中新网上海1月26日电 (记者 陈静)传染性疾病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巨大。当下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为聚焦话题。26日正在此间举行的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多位人大代表把目光放在了传染病防控体系规范化建设上。

  上海市人大代表张文宏也是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希望通过推进分层级、分区域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完善救治网络,形成由“市级定点医院-市级诊治中心-区域诊治中心-区级诊治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其他医疗机构”构成的感染病临床诊治体系。他坦言,当前医院内的感染与传染病学科人才流失严重,并认为,感染与传染体系的工作量应该作为公卫体系的一部分给予适当的扶持。他呼吁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预备役”制度;同时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学科结合,加大对疾控体系和临床感染及传染病救治体系人才的建设与储备。

  张文宏认为,新冠病毒从自然界的新发病毒逐渐进化为人类社会的常驻病毒,下阶段抗击新冠将进入“持久战”。

  张文宏表示:“如果疫情之初我们和病毒比的是意志,通过非医学干预方法控制住病毒的话,那么今后主要依靠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先进的公共卫生体系。”这位人大代表指出,本次疫情以来,上海在新冠疫情的应对上总体上表现优秀,通过凝聚全市力量聚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有效地应对了国内与国际的输入性疫情。张文宏直言,然而,聚全市之力只能应急于一时,而不能应对长期化的疫情和后续常态化的抗疫。“就长期抗疫而言,必须依赖于全市性均衡配备的公共卫生体系,将抗疫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才能保障整个城市对传染病侵入的敏感性和常态化的传染病控制。

  他直言,未来防疫挑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可能会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面对城市老龄化、耐药细菌感染蔓延以及输入性疾病增加与未知感染性疾病的不可控风险,未来对传染病防控体系的需求是多元的、开放的、多变的:不仅限于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还面临着各种其他病毒性传染病、细菌真菌病的挑战,以及院感控制与细菌耐药的应对等。据张文宏介绍,当前上海各大医院的感染和传染病学科建设普遍比较薄弱。目前有完整感染病学科体系的三级医院(综合性医院)只有五家,二级医院仅有三家。

  在张文宏看来,一旦全球开放,疫情进入常态化,必须加大建设力度,才能应对疫情的长期化和常态化,并确保公共卫生预警体系的敏感性和救治体系的完整性。张文宏同时指出,应针对“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的需求,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技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

  据悉,上海率先制定和实施“公共卫生20条“。上海市人大代表陈良提出,应加快推进新发突发传染病“大科学”设施建设。他认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高效防控、有效救治的关键还是疫苗、药物和抗体的研发和上市,并解释“大科学”设施是指非人灵长类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即大动物P3实验室。他希望加快推进非人灵长类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设,助力上海科创中心感染性疾病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如何将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从“被动防控”向“主动防控”模式转变?陈良表示,应从政府层面顶层设计,设立新发突发传染病疫苗的战略储备库。“这一储备库将是国之重器,视为公共卫生领域‘硬核技术’保障体系。”他同时提议成立长三角应急医学中心,建立区域性的应急医学中心,兼具应急治疗、病原体确诊与鉴定、研发与创新多项功能,成为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和临床救治的“火箭军”。

  另一位人大代表宋耀君则认为,上海应该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在建立全球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引进专项、高端人才海外培养专项等,将“请进来”与“走出去”充分结合的同时,通过参与重要国际合作项目的设计和执行,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政策建议、指南制定和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等,引导全球健康相关决策和行动。(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 京ICP备05055065号-1 )

GMT+8, 2024-9-21 04: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